小木耳扎下“致富根” “长”出个亿元悬羊村

  • 央视网
  • 2023-04-12 20:32:06

央视网消息(记者 李文学):悬羊砬子下,大棚林立。春风吹得塑料布“哗哗”作响,与棚内干活播放的音乐互为和声。徐敬才拖着瘦长的身影在这里进进出出,“为了让菌丝均匀生长,我们正在把菌袋都翻一遍。”

12年前,这里是另外一番景象:人多地少,几乎家家都有贷款,穷得出了名。直到徐敬才发现了木耳这个“黑元宝”,大伙儿才走上了增收致富的快速路。如今,徐敬才所在的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穆棱市下城子镇悬羊村,已多次跨入“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行列。

徐敬才在大棚内采摘黑木耳。受访者供图


(相关资料图)

与黑木耳的“结缘”也是一波三折。1996年,徐敬才从师范学校毕业后返乡创业,烧酒、养牛、开面粉加工厂、木器厂、砖厂……多年的创业积累让他成了小有名气的农民企业家,但乡亲们还挣扎在贫困线上。作为土生土长的悬羊村人,徐敬才觉得自己有义务让家乡变得更好,这时附近林场栽种黑木耳的历史给了他启示。而位于穆棱河西岸的悬羊村,三面环山、一面环水,昼夜温差大、湿度大,这样独特的气候正适合栽种黑木耳。

2011年,徐敬才当选为村委会主任后,在镇里组织下,带着39个村民外出学习栽种黑木耳,回来后凑钱、贷款,开始干了起来。第二年又扩大规模,不想却遭了雹灾,损失了近千万元。“那个时候我感觉被推到了绝境。”徐敬才说。

痛定思痛,通过外出学习考察,徐敬才决定引进新技术,发展设施农业,改地栽木耳为棚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穆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支持下,经过连续几年的试探带动发展,如今占地3000多亩的食用菌产业园区建起来了,不仅拥有近千栋标准化钢结构菌棚和10个年产400万袋菌包的工厂,还配套建设了菌种实验室、养菌房、晾晒场、分选包装车间、产品展示厅,带动全村400多户从事木耳生产,户均年收入近30万元。2018年全村木耳整体产值就已经突破亿元,现在基本稳定在1.5亿元左右。

食用菌产业园区一角。受访者供图

“2018年儿子结婚,我用当年种木耳的收入给儿子盖了新房和养菌房,也买了车,又稍微动了点积蓄,就把婚礼办了。”曾经的低保户董俊江深有感触,“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徐敬才也笑着说,现在村里不兴“彩礼”了,有的人家娶媳妇的时候,女方都会要十万袋的黑木耳菌包,作为婚后“小两口”的生活保障。

过去那种看银行脸色贷款的日子也一去不复返了。如今村民用的米面油基本不花钱,都是在银行存款后得到的福利。那些存款较多的村民,甚至还从银行开回了电动车。现在,村里几乎家家有轿车,二十多万元的轿车也不稀奇。年轻人也不再外出打工,天天开着私家车到园区“上班”。

以前靠贷款在村外包地的姜立波,生活曾捉襟见肘。栽种木耳后,日子就一天比一天好,供完女儿读完大学后,去年儿子也考上了大学。生活更有奔头了,姜立波今年又增加了3个大棚的木耳。

悬羊村富了,徐敬才又有了新的打算。他准备在“种得好”的前提下,发展木耳经纪人队伍,向“卖得好”要更大的效益,让悬羊村的黑木耳走向全国。同时,他又在穆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帮助下,开始深入探索废弃菌袋回收与综合利用,将废弃菌包粉碎分离,去除塑料,湿菌糠用来沤肥,干菌糠压块成燃料,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共赢之路。

“你看,现在有的已经冒出小芽了,很快就要挂起来生长了。”徐敬才随手拿起一个菌包,笑呵呵地说,“5月下旬,头茬木耳开采,到时棚内就是一个‘黑压压的世界’。”

关键词:

分享到:

  • 至少输入5个字符
  • 表情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