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 互联网公益行动频频创新

  • 人民网-舆情频道
  • 2020-03-17 16:50:28

编者按: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影响下,企业与行业的生存发展面临种种考验。如何在疫情防控环境下,把握新需求、新技术、新机遇,以变应变、化危为机,是当前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人民在线、人民网新媒体智库推出《把握产业拐点:疫情防控下的行业发展新机遇》系列文章,希望为各界人士带来启发。

2020年开年,新冠肺炎疫情让我国面临大考,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企业、社会组织等上下一心,通过奔赴一线、捐款捐物、复产复工、坚持居家隔离等各种方式抗击疫情,为疫情防控作出重大贡献。其中,互联网公益是助力疫情防控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互联网企业不仅筹款筹物,还充分发挥平台和科技优势,高效精准地连接起需求和供给,积极探索,创新公益实践,撬动社会力量参与。抗击疫情成为互联网公益事业发展“催化剂”的同时,也为互联网行业践行“科技向善”提供新思路。

疫情之中,互联网公益行动频频创新

提到互联网公益,舆论印象第一呈现的是“捐款”。然而,观察此次疫情中互联网公益表现,公益行动形式多样化远超以往,公益实践不断创新升级。

创新一:信息化筹集和调配抗疫物资

战“疫”期间,作为“粮草”的各类物资尤其是医疗防护物资需有充足供应。然而在疫情防控初期,物资紧缺、道路受阻等痛点严重影响抗疫一线物资保障。互联网平台利用信息化、科技化方式,灵活精准进行对接,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的物资支持。物资筹集上,腾讯、58同城等互联网企业第一时间从全球采购口罩、乙醇、防护服等运往一线,一定程度缓解防护物资紧缺压力。物资流通上,京东、菜鸟等互联网企业搭建起“绿色通道”,保证全国与疫区之间物资流通顺畅,如京东物流运送超过2500吨防疫物资以及民生应急物资至武汉及周边地区。物资调配上,腾讯云、阿里、京东纷纷上线抗灾救助物资平台、防疫直采全球寻源平台、应急资源信息发布平台等,满足个人捐赠者、物资生产企业、医院等各方需求,精准对接物资供求信息,缓解疫情防控物资供应压力。

创新二:为一线抗疫人员提供全方位保障

身处一线的抗疫人员,工作中面临感染高风险,同时又可能存在生活上的困难。在生活保障上,美团、盒马生鲜、饿了么等生活服务类电商平台每日免费为武汉各大医院医护人员提供一日三餐,滴滴出行、首汽约车、曹操出行等交通出行平台组建抗疫人员出行保障车,美团在湖北及武汉投放免费共享单车供民众使用。公益项目中也有各类针对一线抗疫人员的保障项目,如腾讯战疫人物基金、中国扶贫基金会与腾讯公益合作设立“新冠肺炎疫情环卫工人援助项目”、字节跳动医务救助基金等。支付宝保险、腾讯微保、水滴保险还免费为一线医护人员、记者等提供风险保障,如果在疫情中感染可申请相应保障金。此外,中国工程院还与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签署《抗击疫情一线医务人员医学关怀与职业发展提升合作协议》,组织院士与疫情一线医务人员特别是受感染的医务人员“结对子”,分期分批进行健康评估、职业培训、对口帮扶等,这种做法在国内还是首次出现。

创新三:开放AI等技术能力支持抗疫科研

中央高度关注科研攻关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药物和新冠疫苗的研发成为关键。然而,筛选具有治疗新冠肺炎作用的候选药物、疫苗研发都需要算力和算法的支持。对此,互联网企业纷纷向科研团队免费开放技术能力,助力抗疫科研攻关。疫情期间,阿里向全球公共科研机构免费开放一切AI算力,以加速新药和疫苗研发;钟南山团队与腾讯共同成立大数据及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攻坚流行病、呼吸疾病和胸部疾病的筛查和防控预警,同时腾讯云已向清华大学、中山大学的医药研究团队免费开放超算能力;百度研究院免费开放线性时间算法LinearFold以及RNA 结构预测网站,以提升新型冠状病毒RNA空间结构预测速度,从而助力疫情防控。

创新四:多种形式助力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战“疫”期间,互联网企业利用平台和科技优势,与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密切协作,试水在线义诊、提供健康码解决方案等,既着眼于解决现实面临的问题,又从长远考虑如何助力保障公共卫生安全。阿里健康、腾讯健康、百度健康、微医、好大夫在线、医联、丁香医生、平安好医生等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针对疫情及其他病症,提供居家防护、导诊建议、心理咨询等在线义诊服务,减少线下接触避免交叉感染,为民众健康提供支持。同时,腾讯、阿里助力政府数字化防疫,为满足社会对个人健康状况自查和核查的各类需求,提供健康码解决方案。国家信息中心还和腾讯公司共同启动“数据长城”计划,将其作为一个中长期系统性公益性开放性建设工程,以疫情防控为起点纳入更多社会治理和应急管理支撑功能。

除以上创新外,互联网公益在高效筹款、助农战“疫”上也交出漂亮成绩单。据中国社科院教授钟宏武领导的研究团队统计,截至2月17日182家互联网企业捐赠总额约51.1亿元,互联网行业的捐赠规模位列各行业第一。其中腾讯、阿里捐赠额分别为15亿元、11亿元,占互联网企业捐赠总额的50.9%。同时,公益组织和项目依托腾讯公益、支付宝公益、水滴公益等互联网公益平台,调动社会力量捐助积极性,掀起全民捐款热潮。据方德瑞信团队统计,截至2月17日20家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累计上线329个抗击疫情公开募捐项目,筹款总额累计超过14亿元,超2700万人次进行捐款。助农战“疫”方面,拼多多、淘宝、京东、快手、抖音、微视等电商、短视频平台纷纷开设专题页面,采用直播、补贴等多种方式推销农产品,更吸引了多地领导线上直播“带货”,销售额过亿元。

疫情之后,互联网公益发展新趋势

互联网公益在疫情大考之下小跑向前,在新道路上不断探索,提供了新思路的同时,也显现出一些新趋势,或为互联网公益事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第一,跨地域、去中心化的民间参与成为公益力量有益补助。

移动互联网时代以微信、QQ、微博等为主的社交工具连通线下隔离的个体,此次疫情防控中,大量民间志愿者通过微信群、QQ群聚集,将群组变为信息沟通平台,完成信息对接、物资调配、通勤保障等工作,让普通人坐在家中也能为抗疫事业贡献力量,这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新趋势。

疫情初期对公益救助反应最快的不是各类专业组织,而是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的微信校友群,他们从全球筹集到最早一批驰援一线的公益物资;被央视、人民日报等媒体点名表扬的武汉快递小哥汪勇,通过建起医护服务群,以一己之力撬动整条医护人员后勤保障线的运转;湖北省英山县民间志愿者建立的微信群,甚至直接邀请地方领导干部加入,实现高效信息沟通和协作,该县也因低确诊率、高治愈率、公益物资使用高度透明,被舆论誉为湖北“满分县”。

非正式的民间行动相比正规机制下的应急动员更加灵活,且主动性高、行动力强。这种“朋友圈”式的民间参与,呈现跨地域、去中心化的发展趋势,成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抗疫中坚力量的有益补充。

第二,5G、区块链等新技术将持续赋能互联网公益。

从互联网企业免费开放AI、算力给抗疫科研团队,到通讯服务商将5G技术应用在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领域,说明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技术、新应用也可以被当作一种公益资源,用于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惠及普通百姓生活,这些尝试显然拓展了互联网公益的慈善边界。

另一方面,去中心化、可溯源的区块链技术,则被直接应用在互联网公益的信息公开上,让公益行动更加透明高效。如近期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区块链研究中心等机构开发建设了“博雅医链”战“疫”医疗物资捐赠存证公益平台,为捐赠与受赠方免费提供物资确认、可信存证、信息查询等在线服务,为社会各界提供公开透明、可追溯、可反馈的监督途径。通过区块链技术在互联网公益上的应用,可有效增强民众信任感,提升社会力量参与公益的积极性。

从我国互联网公益事业发展历程看,灾难往往容易成为公益事业发展的“催化剂”。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社会各界纷纷捐献爱心,我国慈善捐赠金额首次破千亿元,2008年也被誉为中国慈善事业上的“公益元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互联网公益的创新发展让人们感受到“时时可公益”“事事可公益”。互联网行业与政府、公益组织、行业协会充分合作,广泛撬动各界力量参与筹款等各类公益活动,充分体现疫情防控全民参与的理念。互联网公益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战“疫”形成的新探索、新思考,也将持续推动互联网公益事业朝着更加高效、透明、安全的方向发展。(人民网特约舆情分析师 荀正瑜)

关键词: 互联网 公益 创新

分享到:

  • 至少输入5个字符
  • 表情

热门资讯

 

联系邮箱:85 572 98@qq.com 法律支持:广东海新律师事务所 刘海涛 律师

粤ICP备18023326号-36未经授权不得镜像、转载、摘抄本站内容,违者必究!Copyright 2016 IGDZC. All Rights Reserved

广东之窗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