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和现代并不矛盾 古老与时尚可以在生活中交汇

  • 珠江时报
  • 2021-05-21 11:42:48

端起一套茶具,就能“切磋”南海功夫;通过一套扩香印章,可以“嗅”出南海7个镇街的特色文化;连通网络,还能在线上360度VR实景打卡区内的博物馆,欣赏馆藏珍品……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在南海,随着博物馆“打开方式”的多元化,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南海大地上的文化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逐渐鲜活起来,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关注。

在南海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梁惠颜看来,让“文物”走进千家万户,全方位融入现代人的生活,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最好方式。

目前,南海全区已备案博物馆10家、艺术馆(展览馆)32家,规模及层次均处于全市领先水平,为佛山“博物馆之城”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新文创 让文物融入当代人的生活

传统和现代并不矛盾,古老与时尚可以在生活中交汇。

5月16日,70多套“南海有礼”文创产品首次亮相,精美的设计惊艳了广大市民,其中“镇水铁牛”因其“萌萌哒”造型,被大小朋友津津乐道。

民间相传,大禹治水时,每治好一处,即铸一铁牛沉入水底,意在镇服水患。在南海区博物馆里,便有一只清代镇水铸铁牛。相关史料记载,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桑园围再次大修,是年十月初九,在西樵海舟麦村下沉铁牛两只,此牛便是其中一只。

在以“镇水铁牛”为原型的文创作品中,它不再是展柜中不能触碰的文物,而是褪去冰冷的金属“外套”,成为人见人爱的精致音乐盒、粉色储钱罐、胖嘟嘟纸巾筒。

无独有偶,当南海功夫与高端茶具相结合时,便有了文武双全的“即视感”。在“武韵南海”茶具的设计中,茶盘图样取自西樵图碑,并采用金线描绘其地形地貌,展现西樵的人文气脉;壶身采用木人桩的造型,杯身镀有南海最具代表性的经典招式动作,不同造型的茶杯在推杯换盏的时候,便有了“以武会友,切磋交流”之意。

还有“南海印象”扩香印章,其顶部运用设计手法抽象提炼出南海7镇街的标志性元素:西樵功夫、九江龙舟、桂城魁星阁、大沥醒狮、里水百合花、狮山桃花、丹灶康有为故里;底部采用篆体字样,可做印章印出地名。从顶部滴入精油,便能散发出每个镇街的专属味道。

“这些文创产品很走心,既美观实用,又展示了南海文化,自用和送礼都很合适。”在南海区博物馆“南海有礼”文创空间里,市民冯女士细细欣赏每款产品,最终下单购买了“镇水铁牛”存钱罐和“有为学堂”笔盒,“这些产品很可爱,也很有教育意义,希望小孩在使用过程中能养成良好习惯。”

据悉,佛山洛客众创科技有限公司负责整体策划、设计“南海有礼”文创产品。“让文物活起来的最好方式,是让它们在当代人的生活中再次流行起来。”该公司总经理冯嫽说,文物重新走进人们的生活,不能仅仅做一些简单的复制粘贴,比如把文物图案、元素印到产品上,只能算是博物馆文创的1.0模式,“现在升级到了2.0,要让文物通过创意和美学设计转化成当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新体验 创新形式吸引年轻人打卡

想了解南海的独特文化,亲身体验必不可少。南海区博物馆推出的“周末探索工坊”,便是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少年感受南海文化魅力的“窗口”。

在刚过去的周末,南海区博物馆便在新的文创空间——“探索工坊”推出了2场线下体验活动。一场是文创涂鸦活动,以部分馆藏文物元素为创作原型,发挥青少年的奇思妙想,利用绘画工具在团扇扇面上进行涂鸦创作;另一场是模拟考古发掘体验活动,让市民在手工体验活动中探索“青铜器”的神秘历史,体验考古发掘的乐趣。

“周末探索工坊是我馆策划推出的围绕本土人文历史、非遗文化等主题内容开展的文化体验探索活动。除了在本馆举办活动外,我们还实地走访非遗传承基地,让参与者亲身体验香云纱、藤编、制陶等的制作过程。”南海区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南海区不少文博场所也在各出奇招吸引年轻人前来打卡。

位于里水镇的梦所睡眠文化展示馆,是集古今中外睡眠文化综合展览、健康睡眠知识普及、睡眠产品现场体验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博物馆。成立的短短3年里,已逐渐呈现出“网红”属性。

“我是在网上了解到梦所的,这里有四层高的旋转楼梯,有非常可爱的梦懒卡通形象,还有倒立屋,都非常适合打卡拍照,所以就和女朋友一起来看看。”来自禅城的梁先生说,参观后让他大开眼界,尤其被古人的“拔步床”所震撼,“不仅床上的描金很精致,而且还有初步的功能区分。”

而六月西洋艺术博物馆则以“欧洲风”吸引不少年轻人前来打卡。该博物馆还以“博物馆+”的模式,通过博物馆定制、企业文化打造、艺术展览与鉴赏、艺术文化培训、学术英语培训等方式搭建艺术交流平台,“艺术来源于生活,更要让艺术走进生活,我们将博物馆的藏品、西方艺术文化、博物馆礼仪等融入市民的文化活动,希望为大众打造一个学习、休闲的文化场所。”该博物馆馆长邓柏恩说。

新技术 不断探索打破博物馆“围墙”

“酒香也怕巷子深。”文博这坛老酒,在新技术、新载体、新媒体的充足“加持”下,才能散发出更醉人的醇香。

去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博物馆带来全新的挑战,同时也带来全新的机遇。如何让广大观众足不出户就能享用“文化盛宴”?不少博物馆开始了从“线下”转到“线上”的探索。

“明代初期,九江人开始在西江河段装捞鱼花、培育鱼苗……”画面中展示着南海九江渔民筛选鱼花的情景。这是南海区博物馆微信公众号上“在线品鉴”栏目的内容,该期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相结合的形式,讲述九江鱼花传统养殖技艺。

光看照片不过瘾,想在博物馆中边走边看?AR数字展馆可以帮到你。点击南海区博物馆微信公众号上的“微展馆”栏目,便能360度VR实景游览南海区博物馆、石景宜博士博物馆、陈启沅博物馆和康有为博物馆。而点击进入六月西洋艺术博物馆的AR数字展馆,动一动手指便能看到16世纪以来的欧洲古典家具、钟表、机械乐器等特色馆藏。

看展之余,博物馆也开始涉足直播。九江双蒸博物馆创新市场思维,开始了营销模式新尝试:通过网络大V直播间的模式进行手信礼品酒线上营销。其中,文创产品本味寒造青梅酒亮相“淘宝第一主播”薇娅的直播间,上线仅1分钟就创下100多万元的销售额。

“直播时不只是带货,主播还会把这些文创产品和九江双蒸酿造技艺的故事融入其中,与网友进行互动。”远航酒业集团新营销中心总监、九江双蒸博物馆馆长邓毅华说。

从语音、图文、视频到VR,再到直播——“云游”的表现形式不断升级,给公众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赢得了好评。

“年轻人是不折不扣的‘网生代’圈层,传统文化要主动迈进数字化时代。”邓柏恩说,在“触屏时代”下,传统文化要增强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就必须融入科技元素,这也是当代文博工作者必须认识到的课题。

让人欣喜的是,在南海,越来越多博物馆尝试“出圈”,以创新玩法不断接近博物馆展览的本质——放大传统和文化的感染力,使得博物馆的“外墙”无限延伸,也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入圈”。

关键词: 博物馆 出圈 传统文化 数字化时代

分享到:

  • 至少输入5个字符
  • 表情

热门资讯

 

联系邮箱:85 572 98@qq.com 法律支持:广东海新律师事务所 刘海涛 律师

粤ICP备18023326号-36未经授权不得镜像、转载、摘抄本站内容,违者必究!Copyright 2016 IGDZC. All Rights Reserved

广东之窗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