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产品端上珠三角市民餐桌 广东唯一一家内陆综合保税区

  • 广州日报
  • 2021-06-02 14:26:15

初夏时节,地处三省交界的梅州绿意盎然,高速公路两旁的稻田、果园一片欣欣向荣。沿着梅河高速一路向东,记者在服务区看到诸多满载家禽的货车,还有不少自驾出行的游客。

过去5年,梅州建成5条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708公里。据悉,目前梅州正加速推进总投资超千亿的综合交通项目,构建“两环十二射”高速公路网络,促进与闽赣两地的经济互动,以日益发达的高速交通网络促进自身工业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加快融入大湾区建设“交通圈”的步伐。

走出大山:特色农产品端上珠三角市民餐桌

在粤东的丘陵河谷间,一条公路在群山间时隐时现,这就是梅河高速。梅河高速是G25长深高速的其中一段,于2003年动工,2005年底全线通车;起于梅州市梅县,止于河源市东源县,途经两市5个县17个镇,全长118.41公里;是梅州地区第一条直达珠三角的高速公路。现由广东交通实业投资有限公司东御营运管理分公司(下称东御公司)负责管理。记者了解到,梅河高速开通后,极大改善了粤东山区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成为粤东城市连通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通道。

在东御公司,记者见到了梅河高速负责人、东御公司总经理吴政锋。他告诉记者,梅州地处五岭之东,粤闽赣三省交界之处。在没有高速公路的年代,梅州到广州等珠三角城市,往往需要搭乘十余个小时的汽车。“梅河高速从立项伊始,便寄托了数百万人民的殷切期望。”东御公司总经理吴政锋感慨道。梅河高速建成通车后,梅州到珠三角的车程压缩到四小时以内,大大拉近与江西、福建等地的距离,当地人民从此告别了“高崖险壑歧路难行,行商游学步步艰辛”的日子。

记者注意到,梅河高速公路上通行的冷链运输车数量颇多。吴政锋告诉记者,近年来,乘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东风,梅州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不断探索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等农产品生产、配送服务,满载新鲜采摘的蔬菜、瓜果等农产品的货车通过梅河高速发运,第二天一早就可摆上珠三角地区市民餐桌。据统计,目前在梅河高速公路通行的所有车辆中,货运车辆约占三分之一。

随着经济发展,梅河高速车流也日益增长。近年来,梅河高速公路还大力推行“高速+旅游服务”,结合高速周边的万绿湖、熙和湾、雁南飞等旅游景点分布情况,与沿线旅游主管部门、景区、服务区、电台等单位共同搭建联动服务平台,向旅客精准推送出行资讯服务。

此外,广东省首个“高速公路路网差异化收费项目”已落户梅河高速,这一项目特点是“政府购买高速服务,车主免费通行”。该项目在试运行期间极大缓解了G205国道兴宁城区道路拥堵问题。

“翻山出海”:广东唯一一家内陆综合保税区

汽车驶出汕昆高速畲江出口,只需几分钟就达到广东省内唯一的内陆型综保区——梅州综合保税区。据悉,梅州综保区于2020年6月28日获国务院批复设立,规划面积2.53平方公里,一期建设面积1.46平方公里,位于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核心区。是广东省北部生态发展区首个综保区,也是梅州首个国家级发展平台。

梅州综合保税区建设服务中心主任曾辉告诉记者,梅州综合保税区区位条件较好,周边已形成以机场、高铁、高速公路和铁路物流网为枢纽的立体综合交通网络。该综合保税区距离汕昆高速、梅龙高速出口仅5分钟车程,梅汕高铁畲江北站10分钟车程,到梅县机场、潮汕机场约40分钟车程。2023年梅龙高铁建成通车后,1个半小时即可到达珠三角,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2小时生活圈。尤为引人关注的是,综保区附近正在建设的梅州国际无水港,建成后可通过铁路对接盐田港、汕头港、潮州港等沿海港口,实现铁路物流与综保区无缝对接。

在梅州综保区内,记者采访了梅州劲越头盔公司副总经理陈运辉。他告诉记者,公司主要生产赛车、摩托车专用头盔,产品主要出口欧洲市场,目前每日可生产头盔上千顶。“在梅州生产完后直接走高速到盐田港出海,梅州综合保税区紧邻高速公路,运输条件很好。这里的用工成本和土地成本也很有优势,搬到这里后产能翻了一倍。”陈运辉说。此外,他还透露目前公司聘用的半数员工都是梅州本地人。

曾辉表示,目前梅州综合保税区正全力冲刺建设,围网、卡口、查验场、信息化系统等监管设施正加快建设,确保6月底如期建成申请验收封关。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出台促进梅州综合保税区高水平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成立6支招商小分队,在广州、深圳、东莞等地召开招商推介会,已落户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企业6家,新签约项目10家。

“客都人家”:

客家文旅项目引来八方游客

在梅县区丙村镇,一座漂亮的客家风格小镇拔地而起。这个占地2000多亩的“客都人家”项目,复刻了客家的建筑景观,向来自全世界的游客展示客家文化的魅力。据悉,梅州“客都人家”康养文旅项目,是由翼天文旅集团投资建设的文旅综合体。整个项目总规划占地约2000亩,总投资超50亿元,涵盖客乡老街、原乡实景演艺、文旅创意产业园、会展中心等板块,打造集“文化展示、实景演出、民俗体验、商务休闲、文旅度假、康养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文化旅游胜地。

在“客乡老街”,客家人的风俗、食物、婚俗都被完整地记录、重现。“客乡老街”里设置了多个客家文化博物馆,“侨批”博物馆的讲解员告诉记者,侨批是指海外侨胞通过民间渠道寄回国内、连带家书及简单附言的汇款凭证。讲解员进一步解释,近代梅州地区的侨胞远渡重洋,到东南亚及其他国家谋生。但由于当时东南亚等国金融邮讯机构尚未建立或极不完善,海外侨胞捎回家乡的款项和信息,由专门往来国内外的“水客”和“侨批馆”递送。记者采访了来自广州的吴先生一家,他告诉记者他这次带着孩子来梅州,就是为了让孩子体验一下原汁原味的客家文化。“现在交通也方便了,出了高速几分钟就能到丙村镇。”吴先生说。

记者还了解到,从全国各处收集的近百栋客家古建筑也都在“客乡老街”被复建。通过融合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当地特色风物,充分展现出古建筑之美。

此外,“客都人家”项目还设有将多面剧幕与客家民宿融合的多功能实景演艺剧场,这里将上演以客家人历史文化为线索的大型情景实景演出《原乡》。值得一提的是,舞台的设置也颇费心思——楼上是民宿楼下便是剧场。观众席转动起来后,四周的客家围屋民宿都成了舞台。

项目负责人梅州市翼天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熊杰告诉记者:“项目选址着重考虑了交通因素,这里距离高速公路出口只有五分钟车程,距离梅州机场也比较近。‘五一’期间,经统计来自粤东周边区域的游客就占了总量的三分之一。”熊杰说,目前“客都人家”项目已在当地带动直接就业2000余人。

红色文旅:精品红色旅游线路焕发古驿道新生命

5月22日,记者来到了兴宁市大坪镇金坑村十二肩岭古道。古道很窄,仅可容纳两人并行,两侧则草木繁盛绿意盎然。记者注意到这条古驿道以大块山石铺就,虽历经数百年风雨但依然坚固。记者了解到,兴宁古驿道是南粤古驿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是粤东主干道。

2016年3月,广东省地方志办部署实施南粤古驿道调查工作。兴宁市地方志办公室于2016年底基本完成任务,清查出不同历史时期的古驿道线路8条近200公里,其中兴城至寻乌的兴宁北线古驿道1条70公里。目前现存古驿道石阶路主要有永和镇夜明驿道、大坪镇金坑村十二肩岭、罗浮镇小佑村猴哥岽、水口镇司背村石结路,其他遗迹有水口镇周塘驿遗址、大坪金坑村鹅峰桥、宁新街道洋湖桥、福兴街道五里村“拥彗亭”碑。此外,还发现有古亭、古街、古桥、古榕一批。这些古驿道被当地开发保护,成了兴宁的历史文化名片。

兴宁市退休教师李宣泉告诉记者,红军曾沿着十二肩岭古驿道北上战斗,许许多多的物资通过这条路北上支援江西红军,这是一条遍布了红色足迹的古驿道。

兴宁市大坪镇党委书记许杰浩告诉记者,大坪镇凭借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美食资源,全力打造红色大坪、古道客邑、美食之乡,重点发展红色文旅和特色农业产业。

近年来大坪镇积极谋划建设“红色小镇”。通过主动跟踪对接,积极争取上级下拨罗屏汉出生地久安围、黄文杰故居修缮布展及十二肩岭古驿道节点提升资金共1600多万元。同时,投入50多万元规划编制《兴宁市大坪镇红色文化旅游产业总体规划(2020-2035)》,全力打造以“一核两带”为总体布局的红色文化特色小镇。一核,即“红色文化核心区”,依托罗屏汉故居、黄文杰故居、十二肩岭古驿道3个红色基点,以罗岗河、大坪河碧道和列入兴宁市“十四五”规划的“苏区大道”(十二肩岭古驿道至罗屏汉故居快捷通道)为线,串联下大塘高山红薯基地、友联虎坑沙田柚基地、潭坑丝苗米现代产业园、坪联万亩油茶基地和坪洋湖生态旅游区等,打造集历史追忆、文化体验、生态观光、乡村度假、田园休闲、康体养生等多元体验于一体的环形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未来大坪镇将积极推动‘屏汉大道’‘坪洋水浸街改道’等道路工程实施,打通严重制约大坪镇打造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的交通瓶颈。”许杰浩说。

关键词: 农产品 市民餐桌 珠三角 旅游精品

分享到:

  • 至少输入5个字符
  • 表情

热门资讯

 

联系邮箱:85 572 98@qq.com 法律支持:广东海新律师事务所 刘海涛 律师

粤ICP备18023326号-36未经授权不得镜像、转载、摘抄本站内容,违者必究!Copyright 2016 IGDZC. All Rights Reserved

广东之窗 版权所有